13439064501@126.com 13439064501

丁万明:曾国藩的人生底色

丁万明 清华终身学习 2023年12月15日

曾国藩

前言:曾国藩是我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和书法家,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,与左宗棠、李鸿章、张之洞一起并称“中兴四大名臣”,有人推崇他为千年第一完人,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尊精神偶像。曾国藩智力体力皆不超群,何以成就如此事业?

曾国藩的人生底色

他自己总结四个字的要诀:儒、缓、勤、谦。

第一个特点“儒”

就是说曾国藩的人生底色,骨子里边是个书生,是个知识分子,自诩自己是个书生。所以他爱学习爱读书,这是他的特点。当然儒者好为人师,所以他也愿意当老师,愿意教别人,这是他的第一个特点。

第二个特点就是“缓”

“缓”在今天我们认为这不是个好词儿,啥都慢。你看曾国藩因为笨嘛,所以就慢,脑子反应慢。跟同学一块看书,说两人一块瞅一本书,曾国藩自己说人家十行看完了,自己连一行半还没瞅完呢,就这么慢。但慢有慢的好处,近代以来,我们受西方的影响,我们一直在崇尚更高更快更强,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事越快越好。我们都知道人生比的就是慢,谁活得长,谁是胜利者。你跟你同事在那儿竞争,竞争到最后,咬牙立志我争取给你致悼词,你就是成功者,他躺下了,你还站着呢,你说了算,他已经没发言权了,那这是人生成功。所以你快有用吗,着急了着急干嘛,小品人家说着急,最后人生都归于一个盒子,你急什么呢。所以曾国藩慢,慢有慢的好处,他把这个劣势变成优势,脑子慢做事儿反应慢,所以他凡事呢深思熟虑,不急着表态,不急着着急往前走。但是我们知道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,慢有时候不是失败。龟兔赛跑赛跑到最后,我们知道谁活得长呀?肯定是乌龟,慢到最后,跑到终点的,一定是乌龟,如果距离足够远的话,兔子跑不了多少年就死掉了,乌龟还要比他多活多少年了。你说最后谁成功了,谁活得乐,岁数大,谁成功。当然你得干事,啥也不干,那活多少也没啥意思。那么曾国藩这个缓字诀,在人生的很多时候都表现出来。比方说做决策,曾国藩就遇到很多次。比方说英法联军进北京,咸丰帝跑了,跑到了避暑山庄承德,跑到路上就给曾国藩发诏书,赶紧让手下最得力的大将鲍超,领五千人到北京接受胜保的领导,勤王护驾。曾国藩接到这个命令当时他是什么处境呢?曾国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花了将近十年的功夫,一步一步地缩小对太平军的包围圈,当时的军队正在围攻安庆,安庆打下来,天京就无险可守,唾手可得。所以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能把自己手下鲍超,这个悍将带领的这支军队给调走,调走以后就功亏一篑了,这是曾国藩当时面临的处境。但是勤王护驾的这个命令,诸位知道这是最高政治原则,这没什么讲价的。就像今天你的最高领导让你赶紧过来帮个忙,要不然的话,今天这个坎过不去,你说咱们商量商量,我今天先别去,以后你还怎么见他,他以后还能相信你吗?所以勤王护驾的命令这是不能讲价的,不能还价的。那曾国藩就接到了这样的命令,而且曾国藩知道这个胜保是自己的死对头,自己这个鲍超是一员悍将,他没脑子,是一个曾国藩手下为数不多的行武出身的武将,他要是归了胜保节制,对曾国藩而言,这就相当于肉包子打狗,自己这支得力的军队就归了政敌了。那曾国藩当然不愿意,这是算了小算盘。从更大的全局来讲,镇压太平天国是当时清朝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,至于说英法联军进北京,曾国藩和李鸿章就商量就分析,外国人不要咸丰的命,也不要皇帝这个宝座,他们要的就是实际利益,所以割地赔款这事就能解决,你没必要把这儿的这个最关键的事情给放弃了。那怎么办?曾国藩就用那个缓字诀,他就利用当时这个时空距离,给朝廷当时打报告写奏章表态,首先表态,说勤王护驾对臣子来讲这是无上的光荣,所以我曾国藩要亲自去领兵去,勤王护驾这个鲍超他没资格,我去,您要觉得我打仗不行的话,我可以领着鲍超去。但是我想去,胡林翼也想去,因为湘军的一、二把手就是曾国藩、胡林翼。可是湘军这俩巨头又不能都去,我们俩谁也说服不了谁,所以皇帝您说我俩谁去,我俩不能都去,您说谁去谁就领着去,剩下一个在这守摊儿。就利用当时这个交通通信不便,如果当时有微信的话,一个微信发过去,对方说立马谁来,那曾国藩的计谋就破产了,这缓字诀就用不了,当时没有,所以曾国藩就利用这个。等咸丰帝收到奏折一看,两人都想来,忠君爱国,这个还得表扬。但是他已经收到奏折了,北京谈判已经大体方案定了,所以表扬曾国藩胡林翼后,还得告诉对方该干嘛干嘛,不用来了,你们的好心我领了。你看,缓字诀曾国藩有很多时候用这个。所以对我们做领导干部的人来说,有很多时候有些事不便于表态,或者摸不准的时候先不表态,表了态可能就是错的。不表态可能过一段时间这个事情就有回旋。当然不说是死等着,傻等着,啥也不表态,那叫怠政,是吧?那也不行,这是缓字诀。

再一个字叫“勤”

勤是勤快,曾国藩这个人一辈子是勤劳。大家想一想28岁才考中进士,61岁去世,就30多年的时间,留下1500多万字的文章、奏折、家书,那这个每天写多少?曾国藩处理文件处理公文,政务繁忙,在北京的时候一度身兼5个部的副部长。当时总共中央就6个部,除了户部他没干过,其他5个部都干过,这是在和平年代。战争年代,你想一想手握30万大军,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忙的状态。曾国藩的日记里面写,最多的时候,他一个月之内接见700多个将领。这接见可不是见一面,今天我来,大家100多人一块儿见一面完了。一个一个都要谈话的,谈完了日记里边就写,今天跟谁见面了,说啥了,然后他要对这个人有个印象要做个评价,然后决定这个人将来要让他在什么岗位上发挥才能。那这700多人见你,想一想就明白,这也是个苦差事。所以后来《清史稿》就讲,曾国藩见部下,注目,移时不语,就是盯着对方看,看半天不说话,把对方看得后脊梁汗毛都竖起来了。其实你想一想,他不是不想说话,他说了多少话了,他是体力不好。所以先盯着对方看,脑子里边做个评估,这个人怎么样,先看面相,我们知道曾国藩非常善于观人,看面相,先看这个人觉得能干什么,心里就默默地评估。他是地位在那儿,曾大帅,所以这么做也不算失礼。如果下属直勾勾的看上级,看着不说话,这绝对失礼了;上级位高权重的人,看着不说话,虽然你很难受,但是你也不能有别的怨言。他就看,有时候最多的时候整整看人一刻钟。所以好多手下说曾国藩确实属蟒蛇变的,三角眼,看人的目光是凌厉无比,看了让人心里边发凉,那不是蛇是什么?我们说一般人都怕蛇的,看蛇后脊梁汗毛就竖起来了。所以很多人怕曾国藩,据说好多心术不正的人让曾国藩看着看着,就主动汇报了,领导我确实有个事做得不对。曾国藩厉害,后来大家就觉得这人,不识人间烟火的样子,你到他跟前一见,让他一看就受不了。但其实这个人勤快,干事特别勤快。

第四个字叫“谦”

谦就是谦虚。我们知道人至谦则无敌,曾国藩作为一个立了不世奇功的人,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往往没好下场,只有少数几个这样的人能够最后立的不世奇功的还能够安度晚年,郭子仪算一个,曾国藩算一个。大家知道在传统社会里,专制集权社会,领导老觉得对你有点心里有愧,他最后的办法,就是干脆一刀宰了你算了。老看你,觉得你立这么大功劳了,给你封赏不够,觉得亏欠。就像我们常人见的债主,一见债主,老觉得不好意思见你,借你钱还没还,只能道歉。这个专制集权最高领导者,见了臣子,一见你觉得亏你,怎么办?一刀就宰了算了,眼不见为净,他就这样。所以曾国藩呢,谦虚、低调,始终夹着尾巴做人。我们知道周易八八六十四卦,其中有一个卦叫谦卦,这谦卦所有的卦象都是吉。所以你要抽签抽到谦卦,闭着眼睛你就知道了,只要是谦卦不用看卦象了,都好,全是好的。所以曾国藩的人谦,讲谦虚,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底色,所以他很少犯错,功成名就以后也不被人戳脊梁骨。

这就是曾国藩的四个字的人生要诀。


丁万明

丁万明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,中共河北省委党校(行政学院)教授

主讲课程:《评说<资治通鉴>》《曾国藩的修为与领导之道》
预约授课:13439064501 陈老师

丁万明老师观点
丁万明:曾国藩的人生底色
丁万明:曾国藩的人生底色
前言:曾国藩是我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和书法家,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,与左宗棠、李鸿章、张之洞一起并称“中兴..
丁万明:相信人还是相信制度?
丁万明:相信人还是相信制度?
大唐名相张九龄说“治国之本在治吏”,吏治则国治。“吏治”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什么人,“治吏”的实质是怎么用人。“用什么人”不仅关..
丁万明主讲课程大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