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39064501@126.com 13439064501

汪中求:饮一杯文化茅台

汪中求 《企业家》杂志 2024年02月16日

图片

汪中求

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
茅台集团管理顾问


茅台酒厂跟很多老字号企业一样,在曲折中前行,即便曾出现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的局面,但茅台人并没有慌不择路,也从不见利忘义,始终谨记初心和信念,用心维护老字号的底线。坚守传统成为茅台酒厂公开的秘籍,酿出了一条从品质茅台到品牌茅台再到文化茅台的创新之路。


八大传统,坚守工艺

匠心独运,保护品质




“崇本守道,坚守工艺,贮足陈酿,不卖新酒”——这是茅台写在无数印刷品上的质量文化理念,也是茅台人深入骨髓的信念。


以笔者在茅台集团八年的顾问经验,总结出茅台酒厂始终坚守的八大传统。


传统一:独特工艺。茅台酒的酱香酿造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工艺流程早已形成口诀式的总结:一瓶普通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,先后经过制曲、制酒、贮存、勾调、检验、包装等6大环节、30道工序、165个工艺处理,全部工艺流程至少耗时5年。哪怕只是在某一道小工序上马虎大意,生产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茅台酒。


传统二:全面手工。在“九蒸八酵七取酒”以及在此之前的踩曲、下沙等生产环节中,除装卸、搬运、入窖、起窖等环节借助机械手段外,其他生产环节处处可见手工操作。因为手工比例高,各类技师(曲师、酒师、调酒师、品酒师)不断涌现。以制酒车间的酒师为例,茅台一年取酒7次,每次浓度都不同。什么温度下取酒、取多少,完全依靠酒师的经验积累。最令人叫绝的一门手艺是“拈花摘酒”——用手沾少许酒液,稍加揉搓,即能判断出酒精的浓度。很多酒师手捻测出的酒精度数与仪器检测结果相差无几。


传统三:顺应天时。茅台酒酿造一直遵循“端午制曲,重阳下沙,一年一个大循环”。茅台的酿造工艺中有“三高”之说,即高温制曲、高温发酵、高温摘酒。端午开始制曲,气温逐渐升高。高温制曲,理由是高温环境可以加速微生物繁殖,并被酒曲快速吸收。重阳下沙(下沙即投料),茅台酒厂旁边的赤水河在重阳节前后清澈见底,水质达到一年之最。九月气温在25℃左右,茅台酒的主要原料(产自赤水河谷的红缨子高粱)也于此时节成熟,投料最为适宜。


传统四:品质标准。茅台酒的粮酒比为5:1,即5斤粮酿1斤酒,品质标准决定了它的产量低、成本高。茅台酒的粮曲比高达1:1,即1斤高粱要耗用1斤大曲(一种酿酒原料),是所有蒸馏酒中用曲量最大的,虽然大曲也由普通粮食制成,但加工周期为半年,成本相对更高。


传统五:以酒勾酒。“七分工艺,三分技艺”,茅台酒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。这里的“三分技艺”和“艺术”指的就是茅台酒的勾调。勾调茅台酒绝不允许添加任何其他外来物质,包括香味物质和水,更不用说添加剂了。茅台始终坚持以酒勾酒,以此酒勾彼酒,以老酒勾新酒。勾调出一瓶纯正的茅台酒,整个过程没有处方,没有公式,完全靠经验和悟性,凭借匠心独运,追求心灵感应。


茅台酒的品质指标不仅是物理或者化学上的指标,因为酒体内所含的物质,已有精确含量数据的已经超过300种,已经确认种类但没有精确含量数据的超过2000种。所以,想要每个批次茅台酒的品质完全一样,在理论上是几乎不成立的,在实际的操作中,茅台酒的品质标准是一个不同批次间接近于可以画等号的近似值。


传统六:储足老酒。绝大多数食品是强调新鲜的,往往用“鲜艳欲滴”来形容,而中国白酒特别强调“酒是陈的香”。茅台酒贮存五年后才包装出厂,这样的酒尽管还是53度,但口感绵柔,吞咽不刺喉。茅台酒厂因为常年贮存量较大(30万吨左右),增加了仓储、保管、调运、安全的难度。


传统七:不盲目扩产。茅台镇有一块呈锅底状的地方,总面积仅有15.03平方千米,这块像甑一样的神奇区域名动四海,是正宗茅台酒的唯一产区。在这个范围内,至少有100多种微生物对茅台酒的酿造产生直接影响,从而造就了“有生命”的酱香茅台。


茅台酒易地试验厂于1975年10月正式投料,进行探索性生产。经过先后10年时间、9个周期、63个轮次以及3000多次化学分析,终于在1985年10月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,形成的“鉴定报告”中确认,易地复制的茅台酒基本保持了其香味及微量元素成分,但差异仍然存在,结语是“具有茅台酒的基本风格”。易地复制茅台酒宣告失败,证明茅台酒无法复制。


传统八:父传子,师带徒。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一直以来都采用“父传子,师带徒”的方式,既传承工艺又传承了工匠精神。茅台也因此锻造了一代又一代的“国酒工匠”,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酿酒大师。


图片

茅台酒遵循“手工原酿酒”传统,一瓶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,先后经过6大环节、30道工序、165个工艺处理,至少耗时5年时间


茅台酒厂的档案室至今保存了一份订立于1955年6月1日的“师徒合同”。有关资料显示,1958年,全厂有20余位老师傅开业授徒,100多名有基础的技术工人拜师学艺。2005年,茅台酒厂继续大力支持员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拜师学艺,下发“关于师带徒活动的通知”,2008年,提出并实施“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”,使之常态化。


茅台集团前董事长李保芳先生在与笔者的一次对话中,从另一个角度谈企业近亲用人的优劣:几代茅台家族连绵,自我学习,家族进修,即使没有企业设计的学习和训练,也不愁无技术传承。而且,家家户户对茅台感情深厚,茅台人始终在本能地保护茅台酒的品质和品牌。


创新思路酿造文化茅台

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




茅台的可贵之处在于,在企业困难重重时仍坚守信念和底线,在风光无限时仍努力突破,走出创新道路。多年关注,笔者尝试总结出随茅台酒香飘出的创新之举。


创新一:科学论证,理论总结。传统工艺是酿造茅台酒必须坚守的,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并不冲突。在不破坏传统工艺、不影响基酒质量的前提下,茅台酒厂不断加大技术革新力度,比如:自主设计并制造安装机械,加工企业常见的工字梁行车;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,用抓斗起窖、起甑、下窖方式替代原始人工背糟;经过反复试验和分析论证,推行产量高、质量好的条石窖池,放弃流行百年的泥巴窖和碎石窖;成品包装大胆改进,木板装箱改为纸箱,皮纸缠包改为彩盒装;新产品研发迈开大步,相继推出珍品茅台酒、汉帝茅台酒以及30年、50年、80年的年份茅台酒;为募集资金实现跨越式发展,茅台酒厂果断改制,公司于2001年8月挂牌上交所,奠定了发展基础。


进入中国白酒第一队列之后,公司把行业科学研究提上日程。茅台酒厂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,深入研究茅台酒酒醅中的微生物体系,分离鉴定出79种微生物,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白酒微生物菌种资源库。茅台白酒检测实验室是中国白酒行业首家经CNAS认证的实验室,着力于食品安全体系中的关键技术研究。该实验室创造性地制定出茅台酒原材料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,从源头为“绿色茅台”把关。实验室学者率先开展白酒包装贮存材料中对无机元素的研究,特别关注重金属元素,定量分析出陶瓷坛和乳白玻璃瓶中约50种无机元素。“酒醅乙醇含量快速测定新方法的研发”是茅台技术中心自主创新型课题,课题意义在于检测全制酒生产过程中乙醇含量从入窖到出窖的变化,填补了该领域在国内白酒行业的空白。


当然,茅台在研究结论不足以支撑的条件下,不会贸然为了创新而创新,更不会为哗众取宠而放弃传统。比如,茅台试验过机械制曲,最终认为技术并不成熟,依然回归人工踩曲。


创新二:营销探索,走向世界。茅台在营销创新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做法,比如:谋划“国酒茅台”的工商注册,虽然最后放弃了,但实实在在地在消费者心中确立了茅台的“国酒”地位;茅台较早地在全国设立直营店和试水网上销售渠道;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发展70多家海外经销商,并在法国、俄罗斯、美国等主要国家建立海外办事处,推广中国酒文化,茅台早已经走出贵州、走出中国。


茅台擅长活动和事件营销。1986年,茅台酒厂在人民大会堂举办“庆祝贵州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七十周年”的纪念活动。之后每隔十年,茅台人都以隆重的方式纪念荣获金奖这一荣誉事件。2015年,茅台更是在全球多个城市举办了“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庆典”,从中国香港拉开序幕,继而登陆欧洲,亮相莫斯科和米兰,最后重返百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举办地美国旧金山,并将11月12日设为“旧金山贵州茅台日”,将一个民族品牌走向世界之路刻成丰碑。


创新三:茅台文化,文化茅台。“茅台文化”指的是茅台历经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,以及不断革新的行为方式,主要体现为茅台的价值观、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。其核心内容是:“酿造高品位的生活”的茅台使命、“天贵人和厚德致远”的核心价值观、“爱我茅台为国争光”的茅台精神,以及“稳健经营、持续成长、光大民族品牌”的经营理念。


李保芳先生任职时期,茅台集团创新性提出“文化茅台”。在“文化茅台”中,茅台不再是本体,而是一个包含众多中国文化价值要素的载体。“文化茅台”的核心价值体现于:第一,和平使者。作为产品,茅台本身具备和平的含义,“相逢一杯酒,对饮泯恩仇”。第二,工匠精神。一瓶茅台酒必须经过30道工序、165个工艺处理、历时5年最终酿成。第三,追求卓越的品质。茅台始终强调“五自精神”——自出难题,自找麻烦,自讨苦吃,自我加压,自强不息。


笔者认为,“文化茅台”具有当代使命:第一,作为“中国制造”的“名片”,在国际舞台上展现“中国制造”的独特魅力;第二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,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;第三,作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,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;第四,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者,在全世界烙上中国印记。


“文化茅台”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:第一,有效传播中国文化;第二,无法以经济效益估量的巨大价值;第三,开创企业品牌承担民族使命的先河;第四,为人类文明贡献来自中国的正能量。


茅台酒走出一条从品质茅台到品牌茅台,进而更上一层楼迈入文化茅台的创新之路。

汪中求

汪中求 《细节决定成败》作者,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

主讲课程:《细节决定成败》、《精细化管理》、《浪费的都是利润》、《零缺陷工作》、《执行力的境界》、《改善力》、《伯乐和千里马的新认知》、《锚定核心竞争力》、《制造业数字化管理》、《透过细节看欧美》、《无为无不为的汉文帝时代》、《读书是一生的工作》、《我眼前的白鹿洞大学》、《与茅台一起加持工匠精神》、《中国白酒与文化自信》、《集团管控》
常驻地:北京     预约授课:13439064501 陈老师

汪中求老师观点
汪中求:改进、改善和持续精进
汪中求:改进、改善和持续精进
管理学上的“改进”并非最新概念,但是,“改进思想”的提法却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,特别是丁晖、顾立民老师原创发明的“GPS..
汪中求:饮一杯文化茅台
汪中求:饮一杯文化茅台
“崇本守道,坚守工艺,贮足陈酿,不卖新酒”——这是茅台写在无数印刷品上的质量文化理念,也是茅台人深入骨髓的信念。以笔者在茅台..